明日方舟人物志灵知——不择手段的纯粹追求 明日方舟人物志阿

“罗德岛的博士,久仰大名。你可以叫我灵知 —— 自从罗德岛和喀兰贸易建立关系后,我一直想和你见一面。”
一 远离雪山的家族
灵知,本名诺希斯。在谢拉格的语境里,“诺希斯” 承载着 “姿势” 和 “洞察” 的期许,而他本人亦如名字含义般,兼具敏锐洞察力和对姿势的无尽渴求。这份渴求并非无根之木,而是源自家族姓氏 “埃德怀斯” 所承载的血脉使命 —— 自谢拉格有文字记载以来,埃德怀斯家便是整片地区的 “典籍守护者”,世代负责维护、撰写和管理珍贵卷宗及先民记录。灵知对研究的热忱,正是源于这份刻入家族基因的家学渊源。
幼年时,灵知便常穿梭于家族珍藏的卷宗库中,汲取典籍里的力量。外界多有 “他不敬仰耶拉冈德” 的刻板印象,实则不然:他研读的宗教档案和典籍,数量绝不逊色于蔓珠院的任何一位信徒。但 “了解” 从不等于 “盲从”—— 他从一开始,便是抱着 “审视神权” 而非 “臣服神权” 的目的研读这些典籍,从未将信念视为不可质疑的准则。
希瓦艾什家和埃德怀斯家给来交好,两家族的后代通常会一同长大、接受教学,银灰(恩希欧迪斯・希瓦艾什)和灵知(诺希斯・埃德怀斯)天然也不例外。两人自幼接受相同的启蒙,而银灰的父亲奥拉维尔・希瓦艾什所倡导的 “工业化” 和 “变革” 想法,早早便在两人心中埋下种子。在奥拉维尔的谋划下,谢拉格正以缓慢却温和的节拍,尝试靠近这片大地的文明核心 —— 他和妻子共同推动修建了谢拉格第一条铁路,却也为自身的悲剧埋下伏笔。
银灰父母最终在一场铁路事故中丧生,而事故发生地恰在埃德怀斯家的领地范围内。起初,外界纷纷猜测事故是灵知父亲策略的阴谋,但最终调查结局将其归为意外,埃德怀斯家虽未遭正式审判,却因 “事故发生在自家领地” 的事实背负了漫天流言。在谢拉格这样封闭的环境中,微小的争议尚且会被铭记许久,更何况是 “疑似谋害大家族族长” 的罪名?埃德怀斯一家不堪其扰,最终选择离开雪山。
离开前,灵知和银灰约定 “未来在维多利亚重逢”—— 属于两人的、改变谢拉格命运的火种,就此悄然埋下。
二 求学和重逢
举家迁往维多利亚后,灵知几乎将全部时刻都投入到进修和研究中。若以 “理想研究者” 的标准衡量,他无疑是典范:他几乎没有物质欲望,对研究之外的事物毫无兴趣;具备将想法落地的行动力 —— 当缺少某种研究必需的材料或工具时,他会亲自带队寻找获取;一旦专注于实验,便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仪器 —— 在他参和过的诸多研究中,从未出现过任何操作失误。
随着在维多利亚的进修深入,灵知的理念也在悄然转变。最终他不得不承认:自己推导得出的 “谢拉格进步途径”,和幼年时和恩希欧迪斯共同憧憬的未来已背道而驰。在他眼中,“让谢拉格成为强盛民族” 不再是温暖的愿景,而是一套冷酷且功利的执行规划。这份理念分歧,让他开始担忧幼时的约定 —— 两人是否还能像从前那样无话不谈?
担忧最终应验:恩希欧迪斯来到了维多利亚。两人并未爆发直接冲突,却都清晰感知到彼此理念的差异。但为了 “让谢拉格走给新生” 这一共同目标,他们还是握紧了彼此的手。
此后,诺希斯走出实验室,以 “喀兰贸易共同创立者” 和 “首席技术执行官” 的身份,顶着 “埃德怀斯家背叛者” 的污名,从头踏上了雪山的土地。
三 风雪过境
“我并非为银灰效力,只是大家的目标恰好有交集。当然,我不否认 —— 他的事业对雪境有着长远意义。”
灵知推动的规划,无疑带着过激和暴力的色彩。要让壹个贫瘠的山地民族跻身文明核心圈、参和权力竞争,他不得不持续加速规划执行。而在 “工业化” 这件事上,银灰和他的看法完全一致:奥拉维尔离世后,谢拉格已错失了数十年的进步时刻,他们的手段注定要带上 “急功近利” 的色彩。
在两人的推动下,谢拉格的山体被大肆挖掘,矿物被大量开采,铁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遍布希瓦艾什家的领地;银灰家族的军事力量也在雪山中悄然积蓄 —— 只需一次契机,谢拉格便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变革。
灵知也以行动回报了银灰的信赖:为喀兰贸易带来了多项核心技术。但即便如此,他在喀兰贸易中的处境和在谢拉格并无二致 —— 依旧不受欢迎。缘故在于他 “只看结局、不顾经过” 的行事风格:手下人即便认可他的能力,也多对其严苛态度抱有怨言;更遑论他父母曾被怀疑 “谋害银灰父母”,银灰对他的重用本就令人费解,当大众不愿质疑银灰时,全部猜忌便都指给了灵知。
最终,灵知选择主动背负更多污名:他承担了 “过度开采资源” 的罪名,又以半真半假的方法 “背叛” 了银灰。此前,他曾取山中一块不会融化的源石冰晶,铸造成一把佩剑 —— 这是埃德怀斯家表达 “完全忠诚” 的方法,但灵知从未忠诚于银灰,他只忠于自己选择的 “谢拉格未来”。
雪山事变期间,灵知曾有过 “将计就计” 的念头:用更激进的手段逼迫恩希欧迪斯妥协。他以为自己会付诸行动,最终却选择了克制。在那间房间里,当两人再次握手时,他已明确了自己的选择 —— 尊重合作伙伴的决策,而非执行 “彻底摧毁另外两大家族和蔓珠院” 的极端规划。
他承认谢拉格的根基建立在信念之上,却依旧厌恶信念在他眼中滋生的愚昧和阻碍;而银灰比他更像 “折中派”—— 既懂政治运行的逻辑,又重视科技的力量,看得比他更长远,这一点灵知始终认可。因此,他甘愿只负责提供技术方法,甚至为推翻圣女的规划处理后续收尾职业。
四 喀兰贸易的核心
作为首席技术执行官,灵知的职业并不局限于实验室和工厂 —— 和雪山之外的势力应酬,亦是不可避免的责任。诺希斯本人并不善饮酒,但为了喀兰贸易的进步,他总会面不改色地喝下宴会上的烈酒,而后续的 “善后职业”,则离不开锏的协助:她会随身携带解酒药丸,也常会将醉酒不省人事的灵知和银灰一同抬回府邸。
三人构成了喀兰贸易的核心:灵知主掌技术,锏负责武力支撑,银灰统筹交际和战略 —— 凭借三人的协作,喀兰贸易得以在短时刻内快速扩张。
五 罗德岛的研究者
“若罗德岛愿意抛弃部分底线,必然能获取远超当下的成果…… 不过,有银灰在前,我并非不领会‘坚持守则’的意义。呵,那便让我也来助你们一臂之力吧。”
背负污名后,灵知暂时离开了谢拉格 —— 罗德岛,正是银灰为他安排的下壹个去处。加入罗德岛之初,他仅用极短时刻便阅读完大量资料,随后提出了多项较为过激的研究方法。这类 “理念碰撞” 在他过往的故事中并不少见,每一次都需要漫长的磨合和沟通。虽然罗德岛早已做好心理准备,却仍对他的激进提议感到头痛 —— 更何况,灵知给人的初始印象,便是典型的 “难以相处的科研职业者”。
但出人意料的是,当收到罗德岛的反对意见时,灵知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,反而坦然表示 “愿意接受这样的约束”。这份顺从让全部人感到意外,而他始终未对此作出任何解释。
某种意义上,灵知确实符合大众对 “科研职业者” 的刻板印象:不近人情、言语刻薄。即便面对银灰,这份冷漠也未曾消减 —— 若非知晓内情,很难相信他竟是喀兰贸易的联合创始人、银灰的核心合作伙伴。他对 “生活” 和 “常规道德” 的态度也颇为淡漠:大家无法将这定义为 “优点”,但不得不承认,部分科学家确实有着异于常人的道德维度,而这类科学家中的佼佼者,往往能在领域内取得惊人却难被常规道德所接纳的突破。
罗德岛从不认可 “突破道德底线能推动科学提高” 的理念,却也无法否认:越是纯粹的研究者,越也许在道德判断上出现偏差 —— 尤其在 “感染者研究” 这类敏感领域。因此,灵知加入之初,“是否认同罗德岛的感染者理念” 便是上层重点考察的内容:他无疑是罗德岛需要的顶尖研究者,但若是无法遵循罗德岛的方针、不认可对感染者的尊重守则,罗德岛便只能和他告别。
最终,灵知并未让罗德岛失望 —— 甚至在 “感染者研究” 上表现出了令人惊喜的倾给:他愿意完全依照罗德岛的准则推进相关研究。事实上,当罗德岛提出这一标准时,他并未表现出任何意外。这并非由于他本身对感染者有独特看法,更也许是由于:在 “约束下开展研究”,对他而言早已是习性。
即便来到罗德岛,灵知的性格依旧难以被多数干员接受。但当大家看到他对科学那份毫不掩饰的痴迷时,反而能领会他在雪山事变中为何会扮演 “不光彩的人物”—— 由于他不在乎外界的评价。
这并非说他不懂他人情感,恰恰相反,他无比清楚自己想要啥子。正因这份 “目标明确”,他才能对无关事物毫不在意。科研职业者往往对俗事较为淡漠: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客观对待科学原理,却未必愿意分出心力经营个人情感,因此不少人会主动切割 “科研” 和 “私人生活” 的边界。灵知显然也是如此 —— 对他而言,和银灰共同创立的喀兰贸易、以及其背后 “谢拉格的未来”,是除科研外仅有的牵绊。
正如他愿全身心投入研究,对待和喀兰贸易相关的事,他同样会倾尽心力 —— 即便从不承认,即便始终不被领会。
